动态

“木制飞机”近乎隐身?目前“五代机”也做不到百分百规避雷达波

作者: 来源:东方头条2019-11-18 14:57:03 我要评论(0)

自二战以来,木质飞机就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而随着金属材质飞机不断问世,雷达搜索与隐身反雷达对抗也成为热门技术课题。有一种观念认为,既然雷达侦测飞机主要是通过机身金属层的反射来吸收信号,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木质飞机对于雷达就是近乎隐身的存在了吗?实则不然。因为即便是全木质材料的飞机,其发动机、仪表传动装置等许多关键部分也必然是金属材料,而雷达足以通过这些部分收到足够的回波特征。因此,飞机追求隐身性能反制雷达的关键还是在于隐形蒙皮与隐形涂料的性能。

隐身飞机首次大规模参加实战就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其代表就是美国的F-117隐身飞机。当然,所谓的“隐身飞机”并非真正意义在空中完全消失,而是通过大幅度降低雷达回波,从而减少被发现的几率。因为从雷达的工作原理来说,其发射出的雷达波和日常中的光波一样,在物理学中依然属于电磁波范畴。因此,雷达通过发射雷达波,照射到物体上就会像光波一样发生反射和散射。雷达接收器在接收到足够强的回波后,会计算照射到目标的=大小、速度、方位等具体信息,雷达操纵人员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综合比对,就能推断出相关目标(比如飞机、导弹等)的基本情况,从而反馈给己方,进而派出战机或导弹进行拦截。

基于此,被雷达波照射到的目标,其材质如何,直接影响了回波强度。因为雷达波是以电磁场波的形式进行传播,而金属是非常优越的电导体,如果雷达波照射到金属表面会直接反射,进而产生电磁波向外辐射。与金属相比,木材本身是电的不良导体,雷达波照射后产生的二次辐射非常小,进而也导致雷达接收器接收到的回波强度非常弱。因此,理论上来说,二战及二战以前大量存在的木质飞机,被雷达侦测锁定到的几率,要比后续出现的全金属飞机小一些。

从世界航空发展史来看,木结构飞机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出现,并在全世界有很深的根基,甚至就连波音公司的创始人威廉·波音也是木材商出身。据了解,莱特兄弟研制的 “飞行者1号”就是一款木质飞机,其机身结构以坚硬的云杉木为主。当然,即便是这款历史上最早的木质飞机,其木材在整个机体材料中广大占比也仅有47%,其发动机等关键部位全部为金属材料,其中钢占到整个机体材料的35%,另外还有布等材料。

而到了到上世纪40年代初,由于规模浩大的二战耗费了大量的金属材料,很多国家都面临金属资源紧缺的问题,特别是航空工业中急需的铝等有色金属严重稀缺。基于此,很多参战国不得不重新启用木质飞机。比如,英国皇家空军的“蚊”式战斗轰炸机就是二战时期经典的木质飞机。这款飞机使用了大量胶水粘合结构件,实战性能非常不错。当然,在关键的发动机等部位,“蚊”式战斗轰炸机依然采用金属材质,这也让其无法从根本达到躲避雷达搜索的境界。

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俄等国纷纷推出具有更强隐身性能的五代机。和此前的传统飞机相比,隐身飞机要想躲避雷达信号,其关键就在于物理外形和隐身材料两大环节。隐身材料很好理解,就是在机身表面涂上特殊的吸波材料。当雷达波照射到飞机表面时,这种吸波材料会把绝大部分雷达波吸收,甚至几乎不会发生反射,从而让雷达接收器无法接收到足够强度的回波。而物理外形主要则是体现在机体造型结构方面,可以直接将雷达波反射到其它空域,雷达波无法原路返回,也就让雷达无法接收到回波信号了。当然,以目前的隐身技术而言,即便是最先进的五代机也无法做到百分百规避雷达波,仅仅是尽可能减少雷达反射截面的大小而已。

百分百 规避 也做 近乎 隐身

南方时尚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南方时尚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南方时尚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南方时尚网或将追究责任。

网友点评